面对出入境旅游高峰期和登革热高发季,我们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预防登革热呢?8月27日,海口海关发布一份健康指南,对登革热相关热点问题进行梳理,以帮助旅客顺畅出境、安全返回。
一、什么是登革热?
答: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广、发病人数最多、危害最大的重要虫媒病毒病之一。
登革热既是国境口岸重点关注的传染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目前,登革热疫区主要分布在全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区域的流行最为严重。
二、它如何传播?
答:登革热是严格的伊蚊媒介传染病,主要经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雌性伊蚊通过叮咬被感染的人后终身携带登革病毒,再叮咬未感染的人就会造成该病的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
三、登革热有哪些典型症状?
答:一是突发高热,即起病急,发热伴畏寒,可在24小时内达39℃-40℃。二是“三红”症状,即面、颈、胸部潮红,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三是“三痛”,即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患者出现全身疲乏。四是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四、如何判断自己得了登革热?
答:如果发病前2周内,您曾经在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区域等正处于登革热流行地区逗留,或者您居住、工作的社区、街道甚至城市范围内已经有登革热发生,那么出现发热、皮疹、头疼、肌痛等症状时,需要考虑患上登革热的可能。此时应该尽快到医院就诊,并且主动向医生说明您的旅行史,以尽快得到诊治。
五、被伊蚊叮咬后如何处理?
答:一是刚被咬时,用冰块冷敷或轻轻拍打被咬处,再涂上清凉油等外用药;尽量避免抓挠,如果特别痒可擦涂炉甘石洗剂、苯海拉明软膏。二是局部起大包时,可把湿毛巾放入冰箱冻冷后敷在叮咬部位,每2~3小时一次,每次20分钟左右;可适当擦涂艾洛松等激素软膏,使用超过3天不消退应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三是已经红肿发炎、破溃时,皮肤抓破后有轻度感染者,可涂抹红霉素软膏或浓度1%~2%的龙胆紫等药物,预防严重感染。四是化脓感染者若伴有发烧、寒战,应及时就医。
六、如何预防“登革热”?
答:一是清除积水:室外要将空置的可积水容器倒置存放或清除,定期清理盆景、喷水池、养鱼池等景观水体,保持其清洁,疏通居民楼天台等处的排水孔及管道,雨后应及时清理疏通,保持不积水,防止蚊虫孳生。二是个人防护:在外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使用驱蚊液,避免蚊子叮咬。房间可安装纱门纱窗以阻止蚊虫飞入,也可使用蚊帐,尽量避免人蚊接触。三是使用杀虫剂:在家中使用杀虫剂灭蚊时,要按照产品的说明进行操作,避免儿童接触。四是避免逗留: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海关提醒:出入境旅行途中做好防蚊措施,回国入境时如有发热、皮疹等相关症状,或此前已自行服药入境时无症状应主动向海关如实申报,并配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检查,入境后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并详细告知医生相关旅行史。
据介绍,目前海南省已开通多条飞往东南亚国家的航线,出入境旅游热度高,但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今年登革热病例数较多。每年的5~11月是登革热的传播流行季,流行高峰是7~9月。具有典型的输入性、突发性。该病传播迅猛、发病率高、人群普遍易感。
原标题:出入境游如何预防登革热?这份健康指南请收好!
记者:曹马志 通讯员:赵云聪
(编辑: 韩建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