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多项经济发展指标历史性走在全国前列”。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促成了这场历史性变革呢?有自贸港政策效应、也有内外部各种机遇叠加,“但是,我以为最大的因素就是营商环境优化。”海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沈丹阳说。

  讲起营商环境,又曾是海南投资者心中一段难掩的痛——直到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不久,还有媒体刊登过“到了XX(地区),我是爷;到了海南,个个都是爷”等一类的报道,说是调侃却也写真——2020年8月,海南曾对外公布了一份根据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而作的对自身评价指标和排名,结果是:海南与北上广4个国内一线城市相比,10项指标中仅在纳税方面处于领先位置,52项二级指标中仅有开办企业时间、执行合同成本2项指标领先。

  如此“家底”下,如今又为啥说“营商环境优化是走在前列的最大因素”呢?原因何在?底气何来?破局在哪?未来何向?《自贸港观察》工作室再探访。

  誓言要造“金饭碗”

  建专班。从自贸港建设开始,海南省委、省政府便得出一个共识:从某种角度说,海南的自贸港建设,就等于是营商环境建设。2021年,海南省委主要负责人在全省大会上明确提出:“要把营商环境建设当作海南的‘金饭碗’!”“金饭碗”之论,定格海南。为此2021年2月,海南便成立省级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2021年10月初,专班扩容。省委省政府从全省抽调111名干部挂牌成立专班办公室,集中办公,挂图作战,省长亲任组长。11月按照“让市场主体说了算、纵向监测、横向可比”的原则,制定了自贸港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施行《海南自贸港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为了构建一个畅通、高效的政企沟通渠道,专班还上线了“营商环境问题受理平台”。明确规定平台接受“一是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违反规定增加或者变相增加办事事项、环节、材料或延长办事时限;二是变相设定行政许可、擅自收费、越权收费、超标准收费和重复收费的,制定与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政策文件不按照规定听取市场主体意见的”……等8类投诉。据统计,截止2021年12月31日,平台已收到主场主体反映的问题线索1409个。

  一时之间,“刮骨疗毒”之声遍彻海南大地。

  “查破促”。过去的2021年,海南有个热词“查、破、促”。所谓“查破促”乃是“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之简称。而此活动还与“作风整顿建设年”并列为海南党史学习教育的两大自选动作。本工作室以《省委书记向全省干部发出“灵魂之问”》题之报道,引起海南官场和民间两大舆论场同频共振。由此,让所有省直、县直部门的厅长、处长以普通人身份,完整走流程、实地找堵点。然后再由22位省领导分别认领一批堵点,再牵头一批相关单位,逐一解决。(详情请看本室作品《海南“考”落实》)。到2021年12月31日,已查到堵点问题4672个、办结4387个。

  假如说“查破促”是把“刮毒刀”,那“作风整顿年”则还肩负着“正骨丸”的作用——海南大胆探索建立“容错纠错、澄清正名和重新使用典型案例通报发布制度”,为敢于干事而得罪人的干部撑腰打气!至今已完成容错纠错6起、澄清正名40例,重新使用受处理处分干部210人次!

  “千金重诺”树诚信

  清欠帐。老话说:新官不理旧帐。可这一次,海南营商环境治理却偏偏是从清理历史欠帐做起。“不回避矛盾问题,不害怕意见建议……要在解决难点问题上下功夫,坚持批量解决和个案化解相结合,依法依规解决好闲置土地处置、政府承诺未兑现等重难点问题。”海南省委高层屡屡明确放言:一流营商环境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核心竞争力,是一门“必修课”。既然是“必修课”,首修是政府诚信。

  于是,左手“专班”、右手“查促”,首波破难的均是一批久拖不决的历史遗留、政府欠款问题。比如:3年未能过户的法拍项目(文昌一品华府),2月内办成;8年烂尾的开发项目(海口金源国际),1月完成规划验收;10年未能报建的开发项目(儋州温泉康郡),有了具体规划建设方案,有望释放30亿元投资……以及解决拖欠企业新三板上市奖励、中小企业疫情房租补贴、科技公司资金奖补等37件政策兑现和政府欠款问题,清还欠款4.1亿元,近5000家企业受益。

  当“小二”。海南无产业,是历史;海南各级地方政府缺乏服务投资者(除房地产老板外)能力,亦是历史。于是海南自贸港建设伊始,便在全省提出各级政府都要有“店小二”精神。2021年11月,一个月内海南省委分别在三亚和洋浦两度召开现场观摩教学,一学崖州湾如何盘活资金,二学洋浦如何当好“店小二”。后者为推进国内防水行业中头部企业东方雨虹落地,特地组成服务专班,全程提供“多对一”服务,特别帮其解决了项目设计、报建、场地平整前置审批遇到的困难,促其开工到试产仅用193天,比同等规模项目缩短1/3用时。

  事实说明,海南干部也可以“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2022年1月8日,海南自贸港大讲堂开年首场讲座挤满了党员干部——只因资深党史专家金一南开讲,内容《为赢而战》极富自贸港建设的针对性!座无虚席几乎成为海南常态!

  没错,当好“店小二”,得先学习!自贸港建设启动以来,省委就把狠抓干部素质教育、能力教育作为头等要事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据一份不完整的统计,海南已先后举办24期海南自贸港大讲堂周末专题讲座,培训党员干部近10万余人次;举办5期省管干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专题培训班,对全省1381名省管干部进行集中轮训。注重按需培养,在多岗位历练中成长。近两年先后选派4批共400名优秀业务骨干赴中央和国家机关、发达地区、境外知名自由贸易港挂职或跟班学习,帮助干部弥补知识弱项、经验盲区;有计划地选派2批330名干部进行省内双向挂职,在自贸港建设专业岗位、重要岗位和急难险重吃劲岗位摔打磨炼。

  制度创新显出路

  减人为。“脸难看、证难办”固然不好,可“脸好看,事还是难办”,依旧让人头大。“把企业感受度作为营商环境建设的‘金标准’”。既有“金标准”,便生 “新标准”。2021年,海南推出一项特别改革,“机器管规划”:在全省推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机器赋码,各市县统一实行“机器核查+机器赋码+电子证照”审批模式,减少人工干预、增强规划刚性,人工少了,人情就少了。目前累计发放2000多张工程规划许可电子证照。

  2021年围绕制度集成创新,海南放出一系列“大招”:政府数字化转型、政务服务“零跑动”、“一业一证”、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通关便利化等一批专项方案。打造出“海易办”“海政通”等平台,以数据代材料、以机器代人为,让企业办事“真便利、不求人”。于是,又一成绩进入全国前列:“证照分离”改革力度全国最大,告知承诺事项数量全国第1,海南企业开办时间缩短至1天。

  增法治。2021年12月,海南一起“民告官”案件副省长出庭应诉引来关注。原告律师竟当庭点赞。“法治才是最好的、最稳定的营商环境。”2021年9月,海南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落地;12月,省政府领导首次出庭应诉行政诉讼案件;其后《海南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办法》发布,明确要求除不出庭应诉清单上的案件类型,行政机关负责人无正当理由必须出庭应诉。据统计,海南各行政机关负责人2021年10月16日至12月31日出庭应诉率超85%。

  既重诚信、亦重法治。本届海南省政府格外强调重法更依法。2021年,海南加快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公平竞争条例、社会信用条例、破产条例、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等营商环境相关法规。设立海南自贸港知识产权法院、成立海口知识产权法庭、中国(三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解决知识产权纠纷。设立海口破产法庭。2022年为民办实事的10件项目,首次改为由人大征集、网络投票、政府买单。依法为政,由此而观。

  原标题:为啥说:“营商环境优化”是“走在前列”的最大因素?

  《自贸港观察》工作室:赵鹏 王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