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民俗有脉。春节,是国人最隆重的节日。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风。关于过年,每个人都有独属的年俗记忆。人们在尽情地享受着自己在过去的一年里辛勤劳动所换来丰硕成果的同时,也期盼着来年的成就更上一层楼。

海南俗话“年怕中秋,月怕十五”。在海南,一过中秋,乡下就筹备着“做年”:阉公鸡、填肥鸭、圈家猪、备做年钱。进入腊月下旬,“做年”的气氛就越来越浓烈了。

临近春节,想要体验海南年味,到琼北是最合适不过了。

海口

采屋围炉吃斋菜 元宵府城来换花

海口府城换花节,市民、游客前来赏灯祈福。 高林 摄

以海口为代表的琼北,作为海南文化留存最为完整的城市之一,无论是城市建筑抑或民俗传承,海口都相当有特色。与琼北许多市县一样,海口人把“过年”称作“做年”,从腊月到正月,“送灶公”“围炉”“行袍”等一系列年俗活动陆续上阵。

同样是在大年三十之前,家家户户上街买年货,金银香烛、京果糖糕、碗筷陶盆、拜公祭品等, 备足年货“做”新年,当然,祭年桔子必不可少,预示来年大吉大利。春节吃斋是海口当地人从古至今一直传承不变的年俗活动。这斋菜里的每一种食材都是海口祖祖辈辈留传下来的生活经验,每一种食材寓意吉祥:甜菜寓意甜甜蜜蜜,生活美满;水芹寓意勤勤恳恳,在新的一年里通过勤劳走向致富;青蒜寓意能说会算,不会吃亏,有辞旧迎新之意;粉丝寓意细水长流,会持家兴业;金针即黄花菜,寓意有财,家底殷实;发菜则寓意恭喜发财,寓意财源滚滚进家。

大年三十晚,吃完年夜饭后就开始各种娱乐,等到凌晨时,大街小巷各家各户鞭炮声就开始响起了,这是海口人迎接新年的古老方式。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海口人不再燃放鞭炮,而是去观赏万春会。海口万春会以提升文化自信为主题,突出“喜庆、祥和、开放、文明、健康”等元素,内容包括文艺演出、民俗表演、花灯展示、群众体育活动等,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文明风尚,展示海口人民昂扬向上、奋发进取、干事创业的精神面貌,营造社会团结和谐,共贺新春佳节的喜庆氛围,丰富海口市民节日期间文化体育生活。

“行袍”是海南方言,指的是“迎神赛会”,相当于北方的庙会。从正月初七到正月三十,“行袍”就会在海口各个乡镇村落陆续上演。人们把庙宇里的神灵请下神案,由几名壮汉抬着,敲锣打鼓到各家各户供村民祭拜。村民则备香烛、果品和鞭炮、红包迎神跪拜。“行袍”队伍行进中,老人们都叫孩子们去钻“公祖(菩萨)”屁股,认为这样会给来年带来好运。

海口地区最有特色的年俗除“行袍”外,还有府城正月十五的换花节。这是海口府城民间传统节日,由“换香”习俗演变而来。“换香”蕴含着老百姓互换香火,有换吉纳祥,发财旺丁的寓意,后来出于节庆安全考虑,1984年府城民间“换香”习俗改为“换花”,“换花”逐渐成为人们元宵闹春的主要活动,并演变成年轻人追求爱情的新习俗。

为深度挖掘春节传统文化内涵,展现年味十足的海口,今年1月27日至2月2日,2019“年味海口”文创艺术活动热闹开展,包含新春创意文化产品展示、新春民俗展演活动、书法家春联作品展览及现场送春联活动、新春创意吉祥物作品评选及展示、年味民俗活动体验以及春节氛围布置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届时,广大市民游客可以到骑楼老街中山横路感受浓郁的海口年味。

每年海口万绿园都会举办“万春会灯展”。 写璜 摄

推荐地点

万绿园“万春会灯展”、骑楼老街、博爱路等

琼海

鲤鱼灯闹春,乐城赛肥鸡

琼海人过年有很多风俗。年前家家户户就忙着打扫室里室外卫生,连箩筐家具也洗刷一遍,把内内外外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然后把几件破旧的东西拿到村口放火烧掉,称为“送穷”,意思是把那些晦气全部送掉,以换来新一年的好运气。

如果对当地文化感兴趣,那么春节期间的乐城岛肯定绝对值得一游。每年正月十五、十六两晚迎神活动开始前,乐城家家户户将最肥的鸡宰杀后,或集中一起或放到家门口展出,让村民参观评比,优胜者获村里奖励。新奇的肥鸡比赛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观战”。乐城“赛肥鸡”是海南元宵节庆祝活动中规模最大,对传统风俗保留最完整的庆祝活动之一。

鲤鱼灯闹春则是琼海渔乡一道独特的海洋历史文化风景线。从明朝流传至今,这种在春节期间举行的民俗活动已有几百年。历史上的琼海渔乡以潭门镇为主,包括长坡镇和博鳌镇各渔村。每逢春节,当地村民都会组织鲤鱼灯队在春节期间闹新春。正月初三至元宵期间,游鲤鱼灯队便走村串户进行游灯舞耍。如今,这项习俗在其他地方已日渐稀少,唯独在潭门仍然保留。

儋州

正月十六“拜年日”

白马井镇位于儋州市的中北部,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民间组织活动丰富多彩。每年的正月十六是白马井镇的“拜年日”,在当天,白马井百姓都会自发举行热闹非凡的迎神舞龙游街活动。这一天天刚破晓,当地居民便起来烧水、杀鸡、宰羊,打扫门前屋后;码头上挤满了买海鲜的人们,张罗一桌海味,迎接亲朋好友的到来;街道上,舞龙、花车表演者蓄势待发,时间一到便敲锣打鼓闹新春,祈求新的一年红红火火。这是白马井地区自古已有的习俗。

一大早,当地群众有的忙“舞龙”“妆台角”和“迎神”等事宜,有的忙田径、球类比赛等活动。坊头坊尾,各支调声队走上街头表演;街前街后,到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当天中午约12点,白马井镇各片区的舞龙、花车队伍走出巷道,来到庙前拜会,随后前往各主要街道挨家挨户拜年,进行舞龙表演和花车巡游。由民间艺人精心制作的各式长龙栩栩如生,虎虎生威。在舞龙人出神入化的脚步中,一条条威龙舞动起来各具特色,姿态万千,时而威武雄壮,时而憨态可掬、逗人欢笑,祈祷风调雨顺,新年大吉!欢乐喜庆的舞龙表演还吸引了周边各镇的群众以及大量游人前来观看。整个小镇人头攒动,欢声笑语,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澄迈

年味飘香黑豆腐

在澄迈县的加乐镇、中兴镇、仁兴镇等多个乡镇,村民们大多都有制作黑豆腐迎春节的习俗。许多户人家都忙着推石磨、筛豆皮,制作传统手工黑豆腐。经过多道制作工序的黑豆腐外皮焦黄朴实,内部韧实细腻,嚼起来满口豆香。过年吃豆腐,寓意让子女清清白白做人,同时沾点福气、富贵气。在澄迈县大丰镇的一些村落,村民们每到农历正月十四、十五,要集体到鱼塘捕鱼、欢庆,以表达延续年年有余(鱼)的美好寓意。

临高

木偶大戏闹新春

春节期间,传统的木偶戏是临高群众最爱的助兴节目之一。大年初二,临高县剧团都会在文澜文化公园或是文庙演出人偶戏。作为临高传统的剧目,人和木偶同台演出十分有趣,从小孩到老人,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都是戏迷。这样的演出活动不仅传承了临高的传统,更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许多民间剧团也都在过年期间进村表演,为当地群众带去文化大餐。

定安

红糖年糕年年高

定安人在年前最重要的两项工作便是做“筐粑”和扫尘。“筐粑”便是人们寻常说的年糕:糯米经过蒸熟、捶打之后,捏成圆滚滚的白团子,放到煮沸的红糖生姜糖浆中慢慢煎煮,不断用木棍搅制而成的。做好的“筐粑”是要放置到圆形器皿中,晾凉,等到大年初三再切片油煎食用。在大年初三,吃菜包饭是定城地区的一重要习俗。手捧菜包饭就像捧着装满金银珠宝的聚宝盆,寓意新的一年会赚得盆满钵满。

文昌

除尘送灯制糖贡

文昌人的记忆里,年的味道离不开幼时那一抹糯米糕点的香甜。糖贡、铁靠(京果)、饺子酥、豆饼(花生饼)、“领带”花等,这些在灶台里的美味如袅袅炊烟飘起的香甜与团圆,让人回味。过年吃糖贡,表示一家人甜甜蜜蜜。寓意“团团圆圆”的饺子酥,象征着亲人间血脉的融合。因造型似领带而得名的领带酥,表示新一年的日子会过得一天更比一天好。年味里的甜味,是幸福的味道,也是全村人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屯昌

风调雨顺吃新米

年三十,屯昌人一早便起床设酒杀鸡迎年。在农村,村民们争相提着煮好的大肥鸡排队去宗祠祭祖宗,村里一派喜气洋洋的气象。待祭祀仪式完毕后,便放鞭炮,将祭台上凉透的肥鸡和饭菜拿下来全家围着火炉吃年饭。此外,屯昌部分农村除夕仍然有“吃新节”的风俗,当天年夜饭的米必须是用刚从田中收割来的新谷米煮的。吃罢年夜饭,一家人还要共同守岁,过了十二点会点燃鞭炮、烟花,庆祝新年的到来,祈求来年吉祥平安美好。

琼中

民族特色三色饭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河溪众多,水质优良,水清鱼肥。每当春节临近,当地人便会就地取材,在村子边的河里抓鱼,制成鲜美的鱼干,等待过年期间就搬上餐桌。每年春节、元宵节,当地苗族家家户户都会制作三色饭,祈祷新年里全家安康,团团圆圆。三色饭的颜色,源于野生三角枫叶、黄姜及红参草,黄、黑、红三色相映成趣,色泽诱人。

策划/撰文:晁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