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和旅游部在广州举办系列活动以展示我国在文化和自然遗产上的保护成效。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也在海南省博物馆举办多项活动,向公众展示海南在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的工作,传播海南文化。

2018年至今,我省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成绩亮眼,切实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真正融入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制造多元文化生机。

“文物+旅游”秀出海南文保特色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家文物局以“保护革命文物 传承红色基因”为核心主题,提出了“保护文物人人有责 传承文明美美与共”“文物活起来 生活美起来”“确认过眼神 我是文物保护人”等宣传口号。

文物是“南溟奇甸”的记录者,承载着海南的历史记忆。截至目前,我省共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8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69处。全省共有51家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可移动文物总量55482件(套),藏品108856件。过去的一年里,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海南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在推进文物保护工作的同时,不断创新,让“文物活起来”。2018年下半年以来,我省启动文物保护单位提级工作,大力推进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遴选和申报工作。

以文化“润色”海南的秀美山水,以文物“激活”琼岛的人文景致,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开展“文物+旅游”行动工程成为我省文物保护工作的一大亮点。海南以《海南省文物+旅游三年行动工程实施方案》为纲,积极推动“文物+旅游”项目开展。以海口为例,推动开展美舍河沿岸重要历史文脉发掘和修复、秀英炮台等一批文物保护和利用项目,积极策划文物旅游线路,为城市旅游制造新的增长点。

博物馆是文物与公众间的“桥梁”。目前,我省有各类博物馆32家,有22家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列入中央免费开放名单,还有一批博物馆、纪念馆自行向社会免费开放。省博物馆、中国(海南)南海博物相继获得被称为文博界奥斯卡奖的“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除了做好展览工作外,省博物馆、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等博物馆积极行动,用独具匠心的文创产品传播琼岛文化。

为乡村振兴打造非遗“引擎”

文旅部为今年的非遗保护与传承板块提出“非遗保护 中国实践”的主题,以及“见人见物见生活”“传承文化根脉,共筑民族未来”的宣传口号。我省则相应提出“保护文化遗产,共建绿色海南”的主题以及“见人见物见生活”“振兴传统工艺,守护精神家园”“活态传承、活力再现”口号,全面阐释近年来我省在非遗传承与工作方面的新理念、新举措。

2019年适逢我省非遗代表性项目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周年。近年来,一批又一批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将这一传统技艺发扬光大,带向国际展示平台。令人欣喜的是,通过研培计划、非遗进校园等项目,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保护和传承队伍,让海南非遗“后继有人”

对黎锦技艺的保护是我省多年来非遗工作的精彩缩影。过去一年来,我省还积极落实海南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推动非遗扶贫,创造更多社会效益。

截至目前,海南建立了国家、省、市(县)三级保护名录体系,现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8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2项,市(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87项。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9名。2019年,我省启动了第四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工作,推动非遗传播。

下一步,海南还将通过健全非遗保护政策体系、实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完善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管理机制等多项举措保护非遗代表性项目,推动非遗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记者尤梦瑜)

(编辑: 尤梦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