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8年4月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至今,时光已悠悠走过30余年。在这30余年的时间里,海南美术界在不断地成长,鲜明的地域特色、浓郁的情感,以及艺术技法和艺术风格上不断的创新,让海口美术近年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7月19日至8月3日,海口市经典美术作品展(1988-2018)在海口市民游客中心举行。2个展厅55幅作品将30年来海口美术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精髓、思想内涵、人文精神展现给市民游客。与画展相配套的,还有一本两百多页、图文并茂的画册,让人感受到海口美术多姿多彩的面貌和沉甸甸的历史分量。

《相约黄昏》(油画)谭龙建.jpg

《相约黄昏》(油画)谭龙建

  挖掘海南人的精神内核

  “95%以上的画作都是关于海南的题材,既有海南的风土人情,又有海南的自然风光,还有海南各个时期的发展面貌。”海口市美术协会主席王锐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本次展览荟萃了海口市美术家1988年至2018年建省以来国家级获奖作品、国家级入选作品、全国性展览获奖作品、全国性展览入选作品、省级展览获奖作品以及旅琼画家作品,还收集了一些重要评论家的评论文章,可以说对30年来海口市美术成就进行了一番扎实、细致的梳理。

  不同时期的画作有着不同的历史时代背景和印记。

  同样是描绘搅拌机,谭龙建的作品《一抹斜阳》中表现的是一个搅拌机放在荒草中的画面,而李风波的作品《工地日记》则是将其置身于一个工地上。两幅作品反映了海南不同时期的历史面貌。

  作品展中还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域特点。

  在冯和孝的作品《热风》中,处在休渔期的渔民正在将打捞上来的鱼挂在网上晾晒,展现了海南疍家渔民在海边的生活场景;王锐作品《黄昏,我来到这里》则表现了一种归家的情感,画作中房屋前停放的摩托车说明主人已经归家,正中间的狗一边走一边在回头看,将每一位看画的观众带回家。

  大厅中央的雕塑《老爸茶》也吸引了不少观众的注意力。两人围绕着一张方桌,其中年老的男子正在讲故事,而年轻男子托腮倾听,他将一只脚放在凳子上,翘起的大脚拇指极具生活气息,活灵活现地向观众传递了海南的茶文化。

  纵观此次画展,可以看出海南艺术家们不是浮光掠影地表现现实生活,而是深入探索、挖掘现实表象之下海南本土的人文与历史,以及海南人精神生活的内核。

《港》(版画) 杜鸿年.jpg

《港》(版画) 杜鸿年

  高仿杜鸿年的《港》

  “为了这个展览,我们团队20多个人准备了一年的时间。”本次作品展组委会秘书长王锐说,“很多画家或者过世了,或者已无法取得联系,我们只能通过各种渠道从收藏家手里以及家属手里寻找作品,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在展厅入口处,有一幅作品较为抢眼,它是杜鸿年版画《港》的高仿作品。“杜鸿年先生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是北大荒版画三大创始人之一,直到现在还在影响中国的版画界,1988年他来到海南,之后受海南气候和文化的影响,作品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王锐说。

  此次高仿的杜鸿年版画《港》,描绘的是港口内的繁忙景象,画面内出现很多白晃晃的点,既能感受到印象派的光色斑驳陆离,同时更多地来自于对海南热带的一种印象,这种感受成就了杜鸿年创作新的风格。

  “按理说展览不允许有高仿作品,但1998年杜鸿年去世后妻子也离开了海口,原作已无迹可寻。”王锐说,鉴于杜鸿年对海南版画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组委会一致认为有必要将他的一幅作品进行高仿展示。

  “筹备这次展览的难度超越以往筹备的所有展览的难度。”王锐说,之所以这么费时费力准备,就是为了让作品集和展览更好地把每个时期的代表性画家作品收纳进来,尽可能完整地展示海口美术发展史。

《扬帆拼搏》(版画) 冯和孝.jpg

《扬帆拼搏》(版画) 冯和孝

  淬炼共鸣性心灵体验

  本次作品展,主要通过30年来的美术作品体现海口以及海南的美术特色,直观反映海南30年来的艺术成就。

  在海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卢世刚看来,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能透过形式折射出长期生活而养成的气质,作品反映出的“海南特色”,那一定是反映了更加内在的,长期面对椰风海韵而形成的内心体验,而这种体验是画家通过编织和淬炼,形成既具有个性特征又能传递心理、意识的共同特点的绘画语言和风格,并传达出具有共鸣性的心灵体验。

  “建省办经济特区,作为省会海口的美术家,抓住了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扛起了新省会城市美术人的担当,参与到全省乃至全国美术的大循环之中。”海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马良称,海南美术这30年来取得的成就,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省会海口的美术家。

  马良认为,海口美术还有几个突出贡献。较早启动了“请进来、走出去”工程,这使得海口美术始终拥有一支强劲有力的美术家队伍。在地域美术探索之路上,海口美术家通过自己的创作与思考,逐渐超越了仅仅从情感上、形貌上“爱海南、画海南”这样一种再现海南景物的层次,从而上升为对地域文化精神的探求。“这也延展出海口美术界一个突出的优点,那就是‘功夫在画外’,评论界乃至文化界的介入,使得海口美术没有陷入一个狭隘的小圈子,而是具有开阔的心胸与视野。”这也带给海口美术思想的高度与理论的自觉,从而为海口美术方向感的把握以及整体水准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建省以来,尤其是本世纪以来,海南以其优良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不少旅琼美术家,他们带来了各地的文化特点及各自的艺术风格,极大地增强了海口美术的实力与多元化色彩,因此也使得海口美术生态具有了国际范。

  万变不离其宗。“海口美术的诸多特点,如果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始终坚持以学术为引领,强调海南精神、中国文化的主体意识,以世界文化为坐标系,观照自身的一举一动。”马良表示,对于未来,海口美术将立足本土丰厚的资源,面向国际多元化,用丰富的艺术语言,以画传情,描绘出更加绚丽多彩的画卷。

  记者:郭萃


(编辑:符月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