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正在海南军区从事宣传工作的刘文韶在一本有关琼崖纵队战史的油印小册子里发现了一小段文字:“在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独立师师部属下有一个女兵连,全连有一百二十人。”这短短三十来字却揭开了红色娘子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1961年,红色娘子军的事迹被改编成电影,电影的名字就叫作《红色娘子军》,吴琼花、洪常青等革命英雄的形象也通过银幕走进了千家万户。

  1964年,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首演,使这些女英雄的事迹更广为人知,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中国芭蕾舞剧,是中国舞蹈史上的里程碑,本应柔软舒展的芭蕾舞却展示了女战士们坚忍勇敢的形象,也将中国气派呈现在世界舞台上。今年,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首演60周年,在这60年中,诞生了白淑湘、薛菁华、冯英、李宁、张剑、侯爽等六代“吴琼花”,每一位“琼花”各有千秋,在同一个角色身上展现了不同时代的要求与风貌。

  今年,中央芭蕾舞团计划了一系列的巡演,3月2日,巡演首站定在娘子军们的“娘家”——海南。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3月2日海口演出。 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从天鹅湖到娘子军

  芭蕾舞起源于欧洲,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它早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艺术形式,而是各国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文化媒介。芭蕾舞进入中国的时间较晚,1949年后,中央芭蕾舞团成立,致力于芭蕾舞剧的民族化探索,《红色娘子军》是新中国芭蕾舞剧的重要实践与里程碑。

  在《红色娘子军》之前,新中国的芭蕾舞演员们已经进行了一些艺术实践,但剧本的创作和艺术形式都不够成熟。新中国是在战火与热血中诞生的,芭蕾舞剧能不能表现这些战斗性的题材,成了第一代芭蕾舞演员们孜孜探索的目标和方向。艺术门类之间是互通的,电影《红色娘子军》的上映,引起了舞蹈编剧们的关注,这是芭蕾舞剧中国化的好题材。但女战士的形象此前从未在芭蕾舞台上出现过,让谁去演,效果如何,这些都是摆在编剧面前的现实问题。与此同时,白淑湘成了扮演吴琼花的人选,这是我国芭蕾舞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一个角色。

  童年时代的白淑湘就盼望着登上舞台。有意思的是,她第一次登台是在朝鲜战场的冰天雪地里,白淑湘清晰地记得当年的场景:雪地为舞台,背景是夜空,一盏煤油灯,但战士们的笑脸让白淑湘意识到了艺术的真正意义——为人民服务。

  为了这个目标,白淑湘在排练舞蹈的时候,非常勤奋。1958年,在《天鹅湖》的公演中,同时饰演黑天鹅和白天鹅的白淑湘,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而在这轰动背后,是白淑湘夜以继日的艰苦训练。剧中的黑天鹅有一个连续数十圈单腿旋转的标志性动作,难度很大,但它却展示了黑天鹅的内心世界,是不能删减的,为了完成这个动作,白淑湘在练习时将圈数翻了一倍,一只脚练习受了伤就换另一只脚。正是在这种超出常人的努力下,白淑湘成为了新中国飞出的第一只“白天鹅”。

  白天鹅不好演,娘子军更不好演,在当时,没有人知道如何在芭蕾舞台上展现红军的形象,没有人知道如何用舞蹈的形式表现革命战争的壮烈,一切都在尝试之中。果然,在初审的时候,就有人质疑这部舞剧,称“满台娘子不见军”。这样的质疑并不是没有道理,舞蹈演员们毕竟不熟悉部队里的生活,在气质上自然差了一截。于是,剧组便联系部队,让白淑湘和同事们去体验真实的军旅生活,与战士们一样每日操练,学习如何持枪和举刀,学习如何勇敢和坚毅起来,就这样,白天鹅变成了娘子军,在芭蕾舞台上上演着属于中国的故事,展现着昂扬的革命斗争精神,而军训,也成为了扮演吴琼花演员们的一个传统。

新版“琼花”。 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从舞台到银幕

  舞台上的红色娘子军们英姿飒爽,但舞台的传播范围毕竟有限,不是每位观众都能亲临剧场去感受中国芭蕾舞剧的魅力。于是,编剧和导演们又尝试将《红色娘子军》的舞剧搬上银幕,拍成了彩色艺术片,这也使得第二代吴琼花的扮演者薛菁华,成为了最广为人知的红色娘子军形象。

  薛菁华喜欢跳舞,那些在别人眼中辛苦枯燥的舞蹈训练,在她那里却有别样的快乐。在舞蹈艺术的道路上,薛菁华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又快又稳。刚到中央芭蕾舞团时,薛菁华只是群舞队伍中的一员,不到一年,她便能担任《红色娘子军》中黎族舞蹈的领舞了。紧接着,更重要的角色落在了薛菁华的身上,这便是芭蕾舞剧的主角吴琼花(银幕上改名为吴清华)。这本是一件应该开心的事,但薛菁华在接到这个任务时却倍感压力,面对镜头和面对观众毕竟不同,电影与舞台也不同,更重要的是,吴琼花这个角色意义重大,薛菁华怕自己不能很好地演绎这个角色。

  推辞不过之后,便是义不容辞了。薛菁华一遍一遍地研读剧本,分解动作,并在表演中增加了一个动作幅度很大的“倒踢紫金冠”。这本是京剧中的经典动作,每一次展示都会赢得台下叫好声一片,导演不仅要求薛菁华“倒踢”,还要求她先起跳,再做动作,这更是增添了难度。但是,将这一动作加入舞蹈中无疑是成功的,这更显出人物形象的勇敢坚毅,而薛菁华也因此跳成名,她腾空倒踢的形象成为了吴琼花的经典造型。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其间观看了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此时,扮演吴琼花的正是薛菁华,面对这种重要场合,薛菁华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在她的回忆里,这是自己表现最好的一次演出。此次演出后,薛菁华病了一场,病愈之后,就再也无法完成那些高难度的动作了。

  薛菁华似乎是为吴琼花这个角色而生的,这是她舞台生涯的起点、高峰,也为她的舞台生涯画上了句号。

  薛菁华告别了舞台,但没有离开芭蕾舞,她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三十余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芭蕾舞新人,不断演绎着“吴琼花”的故事。

薛菁华版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薪火相传的红色娘子军

  改革开放后,在前两代吴琼花扮演者的基础上,一代又一代的“吴琼花”成长了起来,冯英、李宁、张剑、侯爽,从这一舞蹈形象的传承中,观众看到了革命精神的薪火相传,也看到了舞蹈家们为中国芭蕾舞的发展所作出的努力。

  随着中国芭蕾舞事业的成熟,后几代吴琼花的扮演者都是“科班出身”,她们不仅和白淑湘、薛菁华一样,有从小练习打下的基本功,更有专业的舞蹈学知识与科学的训练体系,新的历史语境也给了她们与前辈们不一样的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在她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中,都传达出了“吴琼花”的精神,“吴琼花”也在与时代的对话中成为每代人心中的经典。

  2014年,前五代吴琼花的扮演者齐聚北京人民大会堂,共同演出以纪念《红色娘子军》首演50周年,这为观众们带来了别样的感动;2018年,《红色娘子军》在朝鲜上演,第六代吴琼花的扮演者侯爽为朝鲜人民带去了中国的芭蕾,而这次演出的打造者正是冯英。“吴琼花”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和文艺的一个重要标志,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气魄。

  原标题: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首演60周年

          三月琼花别样红

  文/吴辰


(编辑: 符月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