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走过了15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对于从传统中走来的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需要主动去传承,更要努力去传播。

非遗除了具备人文价值,本身还有精神力量。然而,如何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转变方式,融合时尚,结合产业,激活非遗的传播潜力,扩大非遗的影响半径,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的责任。

这一方面,海南已经跨出探索的步履。

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我省各族人民创造和传承了数量庞大、独具特色、形态各异、多彩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海南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文脉所在。

6月13日,首届海南非遗购物节线上直播活动结合海南非遗文化资源,组织全省的非遗传承人、项目保护单位、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老字号企业、非遗店铺和非遗相关企业共同参与。.jpg

6月13日,首届海南非遗购物节线上直播活动结合海南非遗文化资源,组织全省的非遗传承人、项目保护单位、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老字号企业、非遗店铺和非遗相关企业共同参与。

孩子们在体验黎锦图案拼接互动游戏。.jpg

孩子们在体验黎锦图案拼接互动游戏。

游客在参观剪纸作品。

游客在参观剪纸作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扬?到大众中去,到生活中去,成为凝聚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巨大力量。创新形式传播推广海南非遗、打造传统与时尚相融的非遗产品、把非遗文化注入旅游产业……这些,不仅传承海南非遗文化根脉,更焕发出海南非遗新活力。

线上线下联动,双向赋能海南“非遗”

“黎锦香包只要九块九,喜欢的朋友赶快下单哦!”6月13日下午,在首届海南非遗购物节线上直播活动现场,海南省省级黎锦双面绣代表性传承人符秀英手拿着精美的黎锦织绣香包,与直播镜头前的网友热情互动。

被授予传承人10年来,符秀英常常在山里跑,为学生和农村妇女做培训,也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作有关黎锦纺染技艺方面的专题发言,但直播却是第一次。“我们也要跟上时代!”符秀英说。

海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大地丰富了海南特区乃至中华民族文化的宝库。目前,我省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00多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82项,其中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名录28项,最具海南文化特色的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业内人士看来,非遗需要传承,也需要传播。能把“老手艺”“老样子”继承下来固然重要,能把“老手艺”“老样子”告诉更多的人同样重要。近年来,传统方式显然已经远远不足以支撑非遗的传播,线上成为我省相关部门和单位发力的传播方式。

为迎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省旅文厅先后推出黎族文化情景互动H5、海南非遗抖音短视频等推广活动,重新刷新广大百姓对于海南非遗的认识,加深了对海南非遗的印象,增加了对海南非遗的了解。

在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则举行了“多彩文化点亮生活”文博云课堂系列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把非遗文化搬上“云端”,为观众们带来一份“干货满满”的非遗文化大餐。

当天,该馆邀请到了潭门镇鲤鱼灯非遗传承人卢家炳及其带领的鲤鱼灯队,为观众们带来了琼海沿海渔乡在逢年过节所举行的民间风俗活动——舞鲤鱼灯。潭门镇的渔民将鲤鱼视为吉祥和幸福的象征,鲤鱼灯进门寓为有利有丁有财并进之寓意,人们借着舞鲤鱼灯来表达对未来岁月寄予的美好期望,而“鲤鱼灯闹春”也于2012年正式入选第四批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天的表演队伍由十二三岁的孩子组成,“古老”风俗与朝气少年的组合,让这个传承久远的非遗项目迸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卢家炳甚至还在直播间中唱起了质朴的渔歌,把海南渔民耕海、做海的故事娓娓道来。

“航行出海不可或缺的就是船,先辈们的造船技术充满了智慧,‘福船’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古船之一,也曾是郑和七下西洋乘风破浪的‘宝马良驹’。”在直播中,该馆讲解员为观众介绍的室外展廊停靠的“华光礁Ⅰ号”的复原船,正是一艘典型的福船,船舱所采用的水密隔舱的技术工艺,也被列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直播讲解,广大网友被先辈们充满智慧的造船技术深深折服。

传统时尚相融,助力“非遗”潮流化表达

非遗传承人要保护,非遗技艺要传承,非遗产品也要推广。

“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来,目的还是在‘用’,否则,非遗保护就会因死守而失去其应有的价值。”省旅文厅公共文化处(非遗处)负责人表示,当有更多时尚化、年轻化、潮流化、生活化的非遗产品走进大众,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才更加具有力量。

由省旅文厅打造的首届海南非遗购物节以“嗨购非遗好物,乐享自贸生活”为主题,依托淘宝、广电云购等电商平台,结合海南非遗文化资源,组织全省的非遗传承人、项目保护单位、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老字号企业、非遗店铺和非遗相关企业共同参与,用非遗技艺展示和非遗产品展销为广大网友奉上不一样的非遗体验。

琼剧名家符传杰携小梅花奖得主王元栩,现场教学琼剧特点及经典唱段;海南创作歌手阿侬子黎化身“非遗带货官”做客直播间,现场弹唱《奔格内》等歌曲助力海南非遗……此次非遗购物节线上直播活动不仅仅是一场文化大餐,更是一次非遗好物嗨购大赏:涵盖黎锦、黎陶、椰雕、咖啡、黄花梨手串、土糖等20余个品类共160余款非遗产品入驻;至享锦香茶韵、沿江椰乡牧鸡盐焗鸡、海南国盛小叶紫檀手链、福山挂耳滤泡式咖啡等产品深受广大网友青睐,爆款秒杀、惊喜抽奖等活动使得直播间人气火爆,当天直播活动平台累计观看人数达18万。

当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黎锦技艺织就时尚而实用的零钱包、当文昌鸡养殖和烹饪技艺衍生出精美礼盒装的文昌盐焗鸡,引发直播间里的网友竞相下单时,海南非遗的生命力再次凸显。

“传统黎锦技艺主要用于制作服装,花费较长时间且价格较高的黎锦服装除了用于高端人士的收藏和陈列外,难以走进市场,我们便开始与现代化接轨开发文创产品,生产出具有黎锦元素的书签、零钱包、帆布鞋等,从几块到几百块不等,让时尚而实用的产品焕发出黎锦技艺的生命力。”符秀英说,当产品受到市场欢迎,那些制作黎锦的学生和贫困户便有了投入其中的动力,而这正是黎锦技艺得以传承和发扬的重要条件。“未来,我想多出去走走看看,了解最新的潮流不断创新自身产品,也想在淘宝店和抖音开直播,除了展示产品,更想推广黎锦技艺。”符秀英说。

“黎锦不应仅仅摆在博物馆里或者织女的家里,应该用传统元素和现代设计相结合的方式,走近更多人。”与黎锦结缘十多年并一直致力于黎锦产业化的海南锦绣织贝公司董事长郭凯对此深有感触。

省旅文厅公共文化处(非遗处)负责人透露,我省还将通过参与综艺节目拍摄,采取活动大事件深度植入、场景摆放、明星种草、内容植入等方式,集结流量明星为海南非遗打call,助力海南非遗的潮流化表达。届时,具有海南非遗元素的明星同款产品或将成为爆款。

文化旅游结合,本土文化焕发生命力

在我省参加的各类旅游和文化类展会上,由黎族阿婆现场展示的黎锦织绣技艺常常吸引不少观众在海南展位前驻足停留。而在国际活动中,黎锦元素也成为“海南风”“本土范”里的靓丽风景线。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身穿一袭海南黎锦旗袍,头戴黎族传统银饰的礼仪小姐和引导员展现出浓浓的海南传统文化风情,作为2018年年会的主打礼仪迎宾服的黎锦旗袍,成为这场盛会的一大看点。

当海南非遗项目本身成为具有吸引力的重要文化和体验内容,它与旅游的结合便水到渠成。

走进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听着阿婆一声声“波隆”(黎语“你好”)的问候,仿佛穿梭在原生态的黎寨里。景区的《槟榔·古韵》演出,以近乎原生态的艺术形式,展示了最原始的钻木取火、舂米、打柴、掐手传情等黎族苗族同胞生产生活方式和爱情表达方式,该节目已经成为槟榔谷景区的品牌项目,5年来久演不衰。

黎族打柴舞、黎族原始制陶技艺、黎族纺染织绣技艺、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黎族钻木取火技艺……在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海南有1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景区得以展示。在这里,非遗文化正在变成可观赏、可体验、可购买,集艺术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新型旅游产品。

旅游与非遗的融合让“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传承保护更具活力,也赋予旅游更为蓬勃的生命力,从而让来海南的游客能够更深层次、多维度地感知多彩的本土特色文化。

每逢节假日,盛装的骑楼以海南独具的文化腔调迎接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琼剧和海南公仔戏是骑楼老街春节必备的文化盛宴。在这里感受海南非遗的浓浓文化味,是骑楼老街的假日景观。

作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乐城闹元宵”可谓是声名远播。每到元宵节,博鳌乐城村家家户户挂灯笼,赛肥鸡,还组织游灯舞狮、文艺晚会等一系列民俗活动,别具特色、精彩纷呈的海岛元宵民俗,吸引了大量群众和游客前来体验和欣赏。

祭祀袍隆扣大典、唱山歌、列队巡游……近年来,陵水、五指山、白沙、东方等市县用多种多样的活动庆祝“三月三”。“三月三”不仅是海南黎族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是第一批入选国家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如今已经成为我省重要节庆活动,成为吸引游客的又一元素……

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82项,其中国家级28项。

民间文学(5项)

传统音乐(13项)

传统舞蹈(11项)

传统戏剧(4项)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项)

传统美术(6项)

传统技艺(27项)

传统医药(2项)

民俗(12项)

其他(1项,南海航道更路经)

国家级非遗项目

传统音乐8项

儋州调声、崖州民歌、海南八音器乐、黎族竹木器乐、琼中黎族民歌、海南斋醮科仪音乐、苗族民歌、临高渔歌

传统舞蹈2项

黎族打柴舞、老古舞

传统戏剧4项

木偶戏、海南公仔戏、琼剧、海南斋戏

传统美术2项

海南椰雕、花瑰艺术

传统技艺7项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黎族钻木取火技艺、海盐晒制技艺、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黎族泥片制陶技艺

民俗5项

黎族三月三节、黎族服饰、南海航道更路经、妈祖祭典(海口天后祀奉)、民间信俗(冼夫人信俗)

原标题:非遗追上新潮流

(编辑: 王红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