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边,长袍水袖披身上,唱念做打有模样;那一边,五色油彩细描绘,生旦净末跃纸上……这一幕,是日前海南省群众艺术馆在五指山市送琼剧文化进校园时的场景。孩子们刚刚看完一集《漫话琼剧》,又在琼剧名家的指导下学画琼剧脸谱、学唱琼剧选段,互动活动精彩纷呈。

  令孩子们对琼剧产生浓厚兴趣的《漫话琼剧》是省旅文厅指导、省群艺馆出品的海南戏曲经典原创动漫。该动漫自2020年以来已陆续推出10集,即将完成制作的10集也将很快与观众见面。

  撒下琼剧传承的种子

  琼剧是海南唯一的地方大戏,早在2008年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观众审美需求发生变化,琼剧发展也面临着观众老龄化、人才青黄不接等问题。

  如何培养新生代琼剧观众?经过不断地进行头脑风暴,省群艺馆决定组建制作团队,通过打造一批琼剧动漫作品,把琼剧文化“不知不觉”地带进孩子们的视野里。

省群艺馆在五指山市毛阳中心学校举办琼剧文化进校园活动

  省群艺馆信息服务部主任姜影说,项目启动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主创团队走访了多位琼剧传承人、研究者和一线演员,并结合相关文献和演出教学团体的实践经验,围绕琼剧的历史起源、四功五法、行当唱腔、伴奏乐器、名剧名段等主题展开深入研究,为《漫话琼剧》的创作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最终制作出来的《漫话琼剧》每集时长15分钟。每集选取一部经典剧目进行演绎,在15分钟里,既展示符传杰、陈素珍等琼剧名家演唱的《海瑞》《红叶题诗》等剧目选段,又介绍不同行当的人物形象、唱腔唱词、个性特点等。部分剧集还别具匠心地插入了东坡文化、公期民俗等海南特色元素。

  “花儿开,晨风笑,书声朗朗校园上;像一支,欢乐歌,歌唱我们的理想……”比如在第七集《琼剧的唱腔》中,剧中的小朋友阿海通过跟老师学唱琼剧戏歌《校园的早晨》,了解三七板唱腔,接着又在“艺多多”的带领下,延伸学习了中板唱腔、争辩腔、苦叹腔相关知识,并拜一名琼剧演员为师兄,学习演唱发音技巧。15分钟的动漫穿插了许多故事情节,知识性也很强。

五指山市水满中心学校的学生学习使用折扇

  “我们设计的张文秀、王三姐、姜玉蕊等20多个琼剧人物非常立体可爱。剧中带领小伙伴们探索琼剧世界的‘艺多多’天真质朴、语言活泼,已经成为颇有观众缘的文化IP。”姜影说,一波三折的剧情、生动有趣的对白,时不时设置的悬念,有效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眼球,让他们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下感受琼剧的魅力。

  只要种子撒下去,琼剧文化的传播就有希望。

  动漫相关文创产品“出圈”

  光是观看,知识普及、文化传播的效果不一定好。

  记者注意到,每集《漫话琼剧》的结尾部分都设置了问答环节,把本集涉及的知识点拎出来,通过这种互动的形式帮助孩子们巩固所学、加深印象。此外,为了把互动交流延伸到线下,省群艺馆还为《漫话琼剧》进校园设计了多项配套活动。

  每次进校园,省群艺馆都会邀请琼剧名家或一线演员同行,让这些业内人士近距离为孩子们表演琼剧,带着孩子们学琼剧知识和琼剧表演基本功。同时,设置动漫海报展览、戏曲脸谱设计、长卷戏曲文化绘画等环节,让孩子们“沉浸式”感受琼剧、爱上琼剧。

五指山市南圣中心学校的学生画脸谱

  “这样的非遗传播形式很好。每次活动结束,孩子们都不舍得演员离开,不停追问下一次什么时候来教他们唱琼剧。”五指山市文明办主任王志苗说,五指山的孩子平日里接触的大多是黎族、苗族文化,很多人是第一次现场看琼剧、尝试学琼剧,此类琼剧进校园活动让他们开阔了艺术眼界,学到了文化知识。

  《漫话琼剧》的生命力不止于此,剧中的IP纷纷“出圈”,与之相关的玩偶、抱枕、帆布袋、人物手办盲盒等不断涌现,不仅强化了IP形象,也满足了部分年轻人的消费需求。

《漫话琼剧》场景图

  “我们还用剧集里的唱段生成完整的动画,配上字幕供观众跟着唱词一句一句学唱,就像唱卡拉OK一样。这些片段还可以单独生成短视频,由演唱者发布到抖音等社交平台上与亲友分享。”姜影认为,文创产品的推陈出新、传播渠道的不断拓宽,为琼剧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一条实践路径,也让琼剧这门传统艺术增添了时尚气息。

  姜影说,接下来,主创团队将继续开发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把琼剧元素融入生活、融入日常,发挥琼剧文化在培育海南学生“特色印记”方面的独特作用。

  原标题:琼剧漫时光

  记者:陈蔚林

(编辑: 符月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