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剧进社区了,家门口就能看,而且年轻人很多”,不知不觉间,人们发现,近在身边的演艺活动逐渐多了起来。

比如,春节期间,在街头不经意间就可碰见舞龙舞狮表演;三亚连续数天举办了户外新春音乐会;海口府城元宵节期间,“魁星点斗”等表演吸引了无数人;在乡村有村民自发组织“村晚”演出……这表现为一种倾向,我们身边轻量化的特色微演艺越来越多,而且,从“看景”到“入景”,很多演艺活动具有互动性、参与感,受到年轻人的喜爱,让其能够置身其中,享受沉浸式体验。

2月12日,海口府城元宵换花艺术周吸引市民游客前来观看。苏弼坤 摄

不只是微演出,让人们跨越山海而来的演出也不少——

比如,新春,三亚凤凰岛上演了白俄罗斯国家歌舞团特色演出,浪漫的异国艺术引得观者如潮;儋州东坡书院《男神东坡》的沉浸式演艺,让市民游客仿佛穿越到千年前的宋代书院。而2月21日至23日,张学友60+巡回演唱会将在海口上演;3月,周杰伦2025“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将在三亚连唱三场,更是引得岛内外游客“拼手速”抢票。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为一场演艺奔赴海南。

那么,演艺活动为何受到如此青睐?

就游客来说,演艺消费是一种需求升级。看演艺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诉求,说明人们尤其是年轻人,越来越看重精神需要,越来越偏爱文化体验,越来越注重情绪消费。他们重体验、喜欢互动性,愿意不远千里,为一场演艺买单。年轻人的喜好和消费习惯,推动演艺市场加速向个性化、体验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这是一种消费趋势,也是一种消费升级。

就海南来看,演艺意味着流量、意味着消费。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是,2024年9月15日,在海口举行的坎耶·维斯特世界巡回试听会,吸引近4万名观众,带动海口旅游收入3.73亿元。“来海南看演唱会”不只是看演唱会,还可以看好风光、买免税品,带动各种消费。通过丰富观演行程、创新消费场景,演艺“流量”逐步转化为消费“增量”。

“坎耶·维斯特世界巡回试听会”海口站第二场为广大音乐爱好者带来了诚意满满的视听体验。丰收 摄

“供”与“需”的双向奔赴,带来的是演艺市场的强劲“风口”。对此,正在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海南自贸港,怎么能错过这一既“宠粉”又“聚势”的演艺契机呢?

所以,我们看到,从微演艺,到特色演艺,再到重磅演出;从身边,到大型场所,海南立体发力,将文化演艺悄然融入我们的生活。再看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其明确指出“‘来海南看演唱会、玩音乐节、逛品牌展’成为新时尚”,并强调“支持打造海口‘国际演艺之都’”。一个“国际演艺之都”,足见海南的雄心,而不出国门即可看全球演出,对广大游客来说,无疑是令人振奋的一大“宠粉”福利。

2024年11月9日晚 ,在海南省歌舞剧院,美国五大乐团之一费城交响乐团为海南观众带来世界顶尖的音乐会。丰收 摄

海南有这样的雄心,也有这样的底气。

就拿政策优势来说,海南保持了全国最优的出入境便利政策,大大降低了境外演艺团队和境外观众进入海南的门槛,再加上推行的大型演出活动审批“一件事”政策,推动实现了演艺活动的便利落地,引入高品质、国际化演出自然独具优势。再者说,各地的服务意识很强,从演艺活动的引进、审批到落地、执行,都会主动靠前服务,全过程跟踪保障。这样的优势和诚意,必然带动演艺市场的蓬勃兴旺。

演艺新风尚,消费引力场。释放“演艺+”的强劲热力,畅通艺术与生活的文化链接,百花齐放的演艺新空间必然为海南旅游消费带来更加强劲的新活力、新动能。

原标题:演艺经济里看消费新风尚——开年看海南消费新活力系列谈

记者:陈雪怡


(编辑: 林子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