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绣是广州刺绣和潮州刺绣的总称,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起源于唐朝,唐代苏颚《杜阳杂编》中就已有南海(今广州)少女卢眉娘"工巧无比,能于尺绢绣《法华经》七卷"的记载。唐玄宗时,岭南节度使张九皋进献精品刺绣给杨贵妃而获加官三品。明代,广东海外贸易兴盛,明正德九年(1514年),一葡萄牙商人在广州购得龙袍绣片回国,并将绣袍献给国王,得到重赏,粤绣从此扬名海外。

清晚时期粤绣作品《百鸟图镜心》(图片源于网络)

  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广东工艺局在广州开办缤华艺术学校,专设刺绣科,致力于提高刺绣技艺,培养人才,岭南画派始祖高剑父任校长。1910年,广州缤华艺术学校的余德、潮州的林新泉等24位绣花技师的粤绣作品,如《孔雀牡丹》、《苏武牧羊》、《丹凤朝阳》等在南京的"南洋劝业会"上获奖,被传为佳话。

粤绣作品(图片源于网络)

  粤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包括潮绣和广绣两派,即潮州府地区(潮州、汕头、揭阳、潮阳、普宁、澄海、饶平等地)的"潮绣"和广州府地区(南海番禺顺德中山东莞宝安等)的"广绣"。

  潮绣,有绒绣、钉金绣、金绒混合绣、线绣等品种,各具特色。绒绣。在各种丝、绸、缎上,以平绣针法用丝绒绣出平的画面;题材多为飞禽、博古,用作画片、挂屏等;钉金绣和金绒混合绣。钉金绣,又称金银绣;以金银线为主,绒线为辅的叫金绒混合绣。钉金绣针法复杂,有过桥、踏针、捞花瓣、垫地、凹针、累勾绣等60多种针法,其中"二针企鳞"针法为其他绣种所无。钉金绣运用垫、绣、贴、拼、缀等技术处理,可产生浮雕式的艺术效果;线绣,纯用丝线平面绣制。

潮绣作品(图片源于网络)

  广绣的针法主要有7大类30余种,包括直扭针、捆咬针、续插针、辅助针、编绣、饶绣、变体绣等以及广州钉金绣中的平绣、织锦绣、饶绣、凸绣、贴花绣等6大类10余种针法。而"潮绣"则有60多种钉金针法以及40余种绒绣针法,同时,艺人还运用了折绣、插绣、金银勾勒、棕丝勾勒等多种技巧,使"潮绣"在 "绣、钉、垫、贴、拼、缀"等技艺上更趋完善,产生"平、浮、突、活"的艺术效果。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少芬作品:粤绣双面绣 三希堂古花鸟(图片源于网络)

  粤绣除采用丰富而多变的针法外,在创作设计方面还注重主意,善于把寓意吉祥和美好的愿望融入绣品中。在创作方法上采用了源于生活而又重视传统,不满足于现实的描绘而追求着更为美好的理想,与此同时,还善于涉取绘画和民间剪纸等多种艺术形式的长处,使绣品的构图饱满,繁而不乱,针步均匀,光亮平整,纹理清晰分明,物像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充分地体现了粤绣的地方风格和艺术特色。

粤绣作品(图片源于网络)

粤绣作品(图片源于网络)

  粤绣绣品品种丰富,大件手工刺绣绣品如被面、屏风,小件如荷包、扇套、绣花鞋等,妇女衣袖、裙面,多作满地折技花,铺绒极薄,平贴绸面。同时粤绣作品也多作为厅堂、房间高雅的陈设品。

粤绣荷包(图片源于网络)

粤绣屏风(图片源于网络)


(编辑: 符月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