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百花廊桥后顺着蜿蜒山路徒步而上,这是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营根镇居民许其德每天傍晚固定的锻炼路线。“这里树多,空气好,山风一吹舒服得很。”可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日,他却被迫中断了自己的锻炼计划,“各地牌照的私家车从山顶堵到了山脚,我根本走不动。”

  引发交通堵塞的,是位于山顶的海南百花岭热带雨林文化旅游区。今年春节期间,百花岭接待游客7.52万人次,占全县游客接待总量逾7成。

琼中百花岭景区,游人如织。林学健 摄

  “算下来,我们日均接待游客过万人次,完全超出预期。”在该景区总经理吴丽看来,随着旅游产品供给的不断丰富,这一坐拥雨林、飞瀑、温泉、溪流、沟谷等原生态自然景观的景区,正俘获越来越多游客的心。

  旅游产品供给渐丰富 游客兴趣高

  许其德在百花岭山脚住了几十年,对这座位于县城西南面、主峰海拔1100米的山岭再熟悉不过。在他的印象里,百花岭除了一处百花瀑布有些名气,其余的景致并算不上稀奇。

  “满山都是树,有什么好看的?”许其德不解,这里近年来为何能吸引游人如织。

  2月13月,大年初二,许其德从朋友圈看到“春节期间,琼中本地居民以及在琼中过年的外来务工人员凭身份证、工作证或其他相关证明,即可免费畅玩百花岭”的优惠信息后,决定趁这个机会前去一探究竟。

  佩戴口罩、出示健康码、测量体温……景区门口,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引,许其德和其他游客一起有序分流排队入园。“天琴古树、热带雨林速滑、爱情谷、白肤潭……嚯,原先都是徒步到景区门口就往回撤,没想到里面变化这么大。”趁排队时翻了翻手中的景区地图,他发现除了百花瀑布外,如今百花岭又多了不少新去处。

  跳上观光车,许其德决定先绕着景区转一转。“这是一棵高山榕,它们柱根相连,柱枝相托,构成了独树成林现象。”“那边是一片桫椤树,它们可是与恐龙同代的史前植物。”许其德一边侧耳细听景区工作人员的讲解,一边举目四望,而当独木成林、植物绞杀、老茎生花、滴水叶尖等十大热带雨林现象一一跃现眼前时,他顿时意识到:满山的树,正是百花岭最宝贵的旅游资源。

游客体验琼中百花岭景区的树梢栈道项目。林学健 摄

  “看,树上有人!”突然间,观光车上传来一阵惊呼。抬头一看,一条全长520米的玻璃栈道如飞龙在天,盘旋于景区海拔900多米处的树梢之上,不少游客正漫步其间。原来,这是百花岭继高空速滑项目后,于今年春节期间“解锁”的又一热带雨林新玩法——树梢栈道。

  “原本只是打算上来转一转,现在看来,一整天都玩不够。”许其德感叹,如今的百花岭“移步换景处处美”,也难怪这里能成为琼中乃至海南中部山区火爆的旅游景点之一。

  辐射带动周边共发展 群众有收获

  百花岭丰富而独特的热带雨林景观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所释放出的巨大生态红利同样让当地群众在景区建设中收获满满“获得感”。

  毗邻百花岭而居,年过半百的百花村村民方家忠过去一直望着青山守着穷。“这些年只能在山脚下种些槟榔、橡胶,挣的钱只够一家人糊口。”直到两年前,方家忠在百花岭景区谋得一份保洁员的工作,每月领到的近3000元工资让他终于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和方家忠一样在百花岭务工的当地村民,如今共有200余名。每到节假日,更有不少村民从周边村庄赶来,或在景区门口摆摊卖水,或为游客表演黎歌苗舞。“景区人气一旺,我们周边这些村庄全‘活’起来了。”营根镇升坡村村民王琼连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今年春节期间,她在景区门口摆摊卖特产,一天便能入账数百甚至上千元。

  景区建设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受益的不仅是普通村民。今年春节期间,琼中共接待游客10.11万人次,其中景区接待游客8.95万人次,椰级乡村旅游点接待游客2.61万人次。

游客在琼中百花岭景区拍照留念。 林学健 摄

  “许多游客在百花岭游玩过后,往往会选择周边的美丽乡村作为下一个旅游目的地,譬如往东边可去岭头茶场品茶文化,往西可抵中国最美乡村什寒村,往北可到鸭坡村寻浓浓乡愁,往南可达吊罗山。”在琼中旅文局有关负责人看来,百花岭景区的火爆为周边其他景区带来辐射效应,正有力促进县域相关旅游市场消费。

  记者了解到,作为琼中县委、县政府全域旅游规划的8大旅游区之一,百花岭也是琼中首个按5A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的雨林文化旅游区,自2014年奠基开工以来,先后投资5亿多元,从硬件设施配置、软性旅游服务等方面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努力打造热带雨林文化品牌。

  “一个景区的开发建设,应当放在时代背景、区位背景下去统一衡量。百花岭与其所在的琼中县城,也应该一并考虑。”该景区董事长李合岭坦言,在为公众开启一扇探知热带雨林奇观、感受基因宝库魅力窗口的同时,今后景区也将努力与琼中“奔格内”乡村旅游路线形成串联,让琼中全域成为一个大的旅游目的地,巧用绿水青山搅热海南中部旅游市场。

  记者:李梦瑶

(编辑: 符月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