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

2020年工作计划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一)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12号文件等系列重要文件精神。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中央12号文件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旅游和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关于旅游和文化工作的重要论述紧密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省第七次党代会及历次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密结合起来,聚焦海南自贸港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实际,聚焦全省旅游、文化、广电、体育工作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立足岗位干事创业的素质能力,转化为推动全省旅游文体工作繁荣发展的思路举措。扎实开展好“我为加快海南自贸港建设作贡献”活动。

  (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加强党对旅文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在全省旅文系统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从严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把党建工作纳入总体工作布局,和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和省委省政府三十三条实施细则,坚决整治“四风”,严肃监督执纪。抓好巡视整改,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注重标本兼治、举一反三,对照问题清单、建立任务台账、逐条逐项整改,切实把巡视整改的过程转化为解决问题、整章建制、推动各项工作全面提升的过程,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工作有效提升。

  (三)认真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自觉把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工作全过程。加强对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等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管理,确保用优秀文化产品占领群众精神生活阵地。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电视剧和境外卫视管理,确保视听内容安全、传输安全、播出安全。加大对旅游文化市场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监管力度,加强景区等游览场所的意识形态管控,积极做好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研究和对新群体的引导服务管理。完善文化安全工作机制,积极防范和有效应对旅游文化领域存在的意识形态风险,坚决防止一般风险转化为政治风险,全力确保全省旅游文化领域意识形态安全。

  二、对标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推动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四)推动实施自贸港总体方案等“1+N”政策体系。全面梳理、有序推动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中央12号文件及《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实施方案》等配套实施方案中尚未落实事项。围绕即将出台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切实做好早期各项准备工作,如推动在旅游、文化、广电、体育领域和重点旅游产业园区率先启动实施自由贸易港政策。

  (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一是深化体育事业产业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省体育总会及单项体育协会优化重组。印发实施《关于理顺体制机制、促进海南体育赛事健康发展的总体方案》。二是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出台《海南省发展旅游产业若干政策》《海南省邮轮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在重点旅游区内设置通宵娱乐演艺场所的暂行规定》《海南省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海南省关于发展沙滩运动指导意见》《海南省关于发展水上运动指导意见》等。三是推出更多制度创新成果。争取在旅游、文化、广电和体育领域推出2-3个高质量、高水平的制度创新案例。四是优化营商环境。继续推进旅游文体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配合做好“证照分离”改革和《自贸港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研究制定等相关工作。

  (六)健全法规和规划体系,统筹抓好资源普查。一是健全法规体系。修订《海南省旅游条例》。推动出台《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推动市县出台非遗保护管理办法。二是健全规划体系。出台《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海南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海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启动《海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三是发挥资源信息平台作用。以《海南省旅游资源普查及信息库项目》信息系统平台为抓手,充分发挥好海南省旅游资源信息系统平台的作用。

  三、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升级

  (七)推动区县创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强对各市县全域旅游创建的指导和业务培训。对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进行年度评估,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荐一批创建情况较好、通过省级验收的区县认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八)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围绕7大省级旅游产业园区和36个重点旅游度假区进行精准招商。围绕数字文化和演艺产业进行精准招商,引进国内外优秀的动漫、网络文化、数字艺术、电竞企业和演艺机构。引进国内外知名体育企业。协助市县政府推动凯蒂猫、探索发现、长隆等项目落地,协助儋州市政府推动儋州海花岛等旅游综合体正式营业,形成旅游消费集聚效应。

  (九)做大“旅游+”文章,增加优质产品的有效供给。一是大力发展邮轮旅游。推动邮轮航线开发、邮轮旅游消费市场培育,加大邮轮旅游宣传促销。指导旅游产品设计,丰富邮轮旅游产品。会同省交通运输厅、省财政厅制定邮轮奖补鼓励政策和指导意见,吸引欧美环球邮轮航线和亚太地区邮轮航线在我省港口过境挂靠。推动成立海南省邮轮产业发展顾问委员会,改组海南省邮轮旅游协会。二是大力发展游艇旅游。开展海南游艇旅游发展调研及课题研究,推动成立海南省帆船游艇旅游协会,积极参加游艇论坛或游艇展,加大游艇旅游宣传推广力度。三是大力发展节庆会展旅游。办好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办好乡村旅游文化节等一系列节庆活动。扩大保亭七仙温泉嬉水节、澄迈盈滨龙水节、万宁国际冲浪节、文昌南洋文化节等特色节庆活动的影响力。着力提升海南世界休闲旅游博览会和海南国际旅游美食博览会的知名度和品牌度。四是大力发展研学旅游。评选一批安全适宜的研学旅行基地,打造一批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五是推进全域旅游“点”的建设。协助市县推进7个省级旅游产业园区、旅游综合体、36个重点旅游度假区建设。推动1-2家旅游景区创建5A级旅游景区,评定一批A级旅游景区。评定和认定一批椰级乡村旅游点和旅游小镇。打造通宵营业集聚区,延长景区景点等夜间营业时间。推出一批夜间演艺剧目、夜市、海上夜游等夜间消费项目,满足游客夜间旅游消费需求。

  四、全面开展国际旅游消费年活动,加大市场开发和对外交流力度

  (十)全面开展国际旅游消费年系列活动。落实《海南国际旅游消费年活动实施方案》,积极拓展十三类旅游消费业态,组织策划丰富多彩的各类节庆活动、会议展览、文化艺术、体育赛事等消费活动,开展系列优惠活动,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力度,利用网络新媒体创新推广,推出十大主题旅游线路和十大旅游套餐,带动全省旅游消费持续升温。

  (十一)积极拓展境内外客源市场。以国际旅游消费年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旅游宣传推广,巩固传统市场,拓展新兴、潜力客源市场,进一步提高全球范围内海南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能见度。一是主动融入国家旅游海外推广计划。积极参加国家部委办局等重要部门举办的各类对外宣传、旅游推广或文化交流活动,拓宽对外宣传海南的官方渠道。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宣传推广力度。二是加大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宣传力度。针对我省主要境内外客源市场精准投放海南旅游形象和最新产品广告。利用央视、海南卫视、凤凰卫视等传统媒体和腾讯、新浪、抖音等网络新媒体宣传海南。三是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推广活动。针对我省主要境内外客源市场谋划“走出去推广”“请进来考察”。开展“海南华侨华人游海南”“在华外国人游海南”等专项营销活动。四是大力开发高尔夫入境游市场。将对入境旅游市场开拓扶持的奖励补贴延伸至高尔夫行业。针对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东南亚4大市场全面加大对高尔夫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打造高尔夫营销平台,推出高尔夫游套餐线路。五是推动新的免签实施细则落地和将潜力客源国纳入免签国。推动公安部门实施新的免签细则,真正实现国际游客到海南“说走就走”的旅行,推动将印度、越南、乌兹别克斯坦等潜力客源国纳入免签国,以开发新客源市场,培育新的增长点。六是不断推动开通境外直达新航线和加密重点客源地的航线航班。不断推动、协调省交通厅,海口市、三亚市政府开通境外直达新航线,不断加密俄罗斯、韩国、东南亚、港澳台等重点客源地的航线航班。

  (十二)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一是打造旅游文化交流平台。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旅游文化交流平台。邀请更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演出团体来海南参加节庆会展活动。二是加强国际间旅游文化体育交流。推动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旅游、文化、体育等领域开展交流合作。三是加强与境外机构合作。加强与国际旅行商、跨国公司、酒店集团、航空公司、境外海南商会、同乡会的合作,开设境外海南旅游形象店和体验店,设立海南旅游驻外联络处。

  五、推动文化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

  (十三)加强艺术精品创作,办好文艺和惠民演出。一是加强艺术精品创作。扶持琼剧等传统地方戏曲和海南题材艺术作品的创作生产,计划新创、改编、移植优秀琼剧剧目2台左右,新创海南特色歌舞类剧目1台。二是办好重大文艺演出。办好博鳌亚洲论坛2020年会海南非遗展示展演、东西南北中广场文艺会演、国际旅游岛欢乐节专场文艺演出、海南黎苗“三月三”开闭幕式、海南省2020年琼剧春晚等大型文艺演出活动。组织我省文艺院团参加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等国家级展演活动。三是办好惠民演出活动。继续推进惠民演出“三个一”计划、扶贫和禁毒主题巡演、“戏曲进校园”等文化惠民活动。全年组织全省职业文艺院团送戏下乡不少于360场、每季度引进省外精品剧目来琼演出不少于1场、每月安排省内优秀剧目进剧院演出1场。

  (十四)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一是打造文化旅游产品。打造一批文化主题鲜明、文化魅力突出、文化要素完善的特色旅游目的地。推出一批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推出一批具有海南特色的旅游文化节庆品牌会展活动,举办中国动漫产业年会,推动其永久落户海口。精心创作一批融入海南地方标志性文化元素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提升文创旅游商品研发、设计和包装能力,推动更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推出更多研学、寻根、文化遗产等专题文化旅游线路和项目。二是促进文物与旅游融合发展。继续推动实施“文物+旅游”三年工程,推动依托文博单位创建相应级别的A级景区或椰级乡村点。三是促进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推进9个少数民族市县的非遗馆进行数字化建设。在条件成熟的保亭、五指山、琼中、白沙、临高和东方等市县建设一个“旅游+非遗”体验区。

  (十五)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力度。一是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宣传力度。办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活动,组织参加中国非遗博览会及省内外的非遗展览展示活动。贯彻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并按要求组织开展评估工作,推进传统工艺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筹划举办海南省首届“一带一路”国家非遗博览会,打造一台大型沉浸式非遗体验秀。打造黎锦品牌,寻求机会参加上海、北京或“一带一路”国家时装周活动。继续开展非遗进校园工作,深入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完善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资金管理机制。二是推进黎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启动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工作,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编制,指导五指山市和琼中县申报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三是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协调做好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数据纳入省“多规合一”平台。持续推进文物保护平安工程。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重点指导我省14个片区(第一批)做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指导开展海口江东新区考古调查与勘探、西沙群岛水下考古调查。推动各级博物馆引进和策划精品展览,注重省级博物馆科研能力提升,办好“5.18国际博物馆日”相关活动,加强文物展览国际交流合作。

  六、加快体育产业化,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十六)全力打造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全面落实即将出台的《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总体规划》,差异化推进体育旅游“五区”(北部综合体育旅游区、南部热带滨海休闲度假体育旅游区、东部会展健康体育旅游区、西部山地与海上休闲运动体育旅游区、中部热带雨林民族特色运动体育旅游区)发展,精品化推进体育旅游“五极”(海口、三亚、儋州、万宁、琼中)建设,特色化打造“七核”(海口观澜湖体育健康特色小镇、三亚潜水及水上运动特色小镇、儋州海花岛海上运动休闲度假区、琼海大健康旅游度假区、万宁冲浪小镇、琼中山地运动和民俗特色旅游体验区、澄迈智力运动特色小镇)先行,全面推进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完善的体育旅游产品体系和产业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沙滩运动、水上运动、航空运动、汽车摩托车运动、户外运动,有序发展游艇游钓,逐步放宽参赛运动船艇、飞行器、汽车摩托车的入境限制。优先开发体育赛事、体育休闲、体育竞技、体育培训四方面产品。积极开展赛事展览、运动培训和休闲体验,打造体育运动休闲度假小镇,培育滨海休闲体育运动消费市场。推动群众体育运动与旅游深度融合,促进体育旅游产业提质升级,加快体育旅游信息化、标准化、体育发展环境和体育文化氛围建设。

  (十七)提高体育的产业化、国际化和特色化水平。落实《进一步促进体育消费的行动计划(2019-2020年)》,高水平办好第六届亚洲沙滩运动会、第十四届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第十一届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提升海南国际新能源汽车拉力赛、海南三亚国际马拉松赛、海南高尔夫球公开赛、亲水运动季等品牌赛事活动影响力。做大做强海南竞技体育优势项目,集中力量发展帆船、帆板、冲浪、高尔夫、拳击、跆拳道、举重和沙滩排球优势项目及田径、游泳基础项目,争取在奥运会、亚运会和全运会中取得优异成绩。

  (十八)服务国家体育战略,保障国家队训练备战。结合海南长夏无冬全年适合运动训练的实际,按照“一核多点”的发展思路,高水平规划设计国家体育训练南方基地(海南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打造国家体育冬训天堂。围绕国家体育三大任务,服务保障国家队备战2020东京奥运会、2022北京冬奥会和卡塔尔足球世界杯。

  (十九)组织开展全民健身和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举办海南省全民健身系列公开赛、亲水运动季、全民健身运动会等具有海南地方特色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加强我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举办田径、举重、沙滩排球等重点项目年度青少年锦标赛和省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活动。组织参加全国体育赛事活动,争取取得优异成绩。

  七、把握舆论导向,切实加强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和安全保障

  (二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舆论引导作用。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要求,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管理,完善节目内容审核和播出的相关管理制度。深入推进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创优,推动网络视听内容品质升级。强化行业监管,推进IPTV规范运行。推动三网融合向纵深发展,丰富IPTV的内容和质量。做优做强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网络、公共服务、产业生态。进一步推进落实有线电视网络加密定向传送境外电视频道工作。指导省内主要播出机构推出有特色有影响的专题专栏、系列报道,深入宣传海南自贸区(港)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推出一批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广播电视优秀作品,丰富声频荧屏。

  (二十一)加强广播电视安全保障。开展“智慧广电”试点,探索“智慧广电”服务旅游文化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功能模式。推进市县广播电视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地面数字电视发射系统。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管,完善安全播出指挥调度系统。建立广播电视网络安全监测机制,提升网络安全预警能力。健全防范5G基站干扰广播电视信号安全工作机制和打击“黑广播”工作机制。完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长效机制,推进应急广播系统建设。

  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

  (二十二)完善旅游和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海南进出岛、岛内旅游交通便利化水平。提高机场、港口通关效率和渡海速度,便利化措施刺激自驾游和房车露营游。指导市县完善旅游厕所、旅游标识标牌、游客中心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二是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建设海南省艺术中心、省美术馆、琼剧会馆、省图书馆二期和省群艺馆新馆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指导三亚完成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扎实推进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垦区基本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春雨工程”“阳光工程”“圆梦工程”等文化服务项目。三是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兼顾全民健身活动和重大体育赛事举办需求,与群众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规划紧密衔接,推动各市县加快推进各类体育场馆设施的规划建设,提高场馆使用效率。建设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建设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对体育部门的公共体育场地实行免费、低收费对外开放,鼓励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逐步实现覆盖县、镇、村三级“运动服务圈”和15分钟健身圈。

  (二十三)加强信息化建设。一是推进旅游文化信息化项目建设。深入推进“一部手机游海南”项目建设和应用。逐步推进旅游文化领域5G试点示范应用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和数字文化馆建设。二是积极开展旅游文化体育统计工作。完善旅游统计体系,出台《旅游产业统计调查制度》,继续推动全省、海口、三亚旅游卫星账户编制工作,深入开展候鸟人口统计调查,有序推进文化、体育统计。三是扎实推进系统内部信息化建设。加快完善无纸化办公、文件共享、督查督办的信息化办公体系。

  (二十四)扎实打好脱贫攻坚战。一是切实做好旅游、文化、广电和体育行业脱贫攻坚,突出旅文扶贫特色和亮点。打造50个示范性强、脱贫致富带动效果明显的旅游扶贫示范村。继续开展旅游后备箱工程,打造一批旅游扶贫销售示范点,带动农民增收。大力支持贫困县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健身设施建设,支持贫困村购置文化设施。组织全省职业艺术表演团体到各市县乡镇(村)开展“群艺大舞台”和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演出。建设一批乡镇和社区体育健身中心及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一批村级数字应急广播站。二是扎实做好定点帮扶。不断强化帮扶责任,强化帮扶干部选派和管理。大力支持昌江大仍村、五指山福关村和南圣村定点扶贫工作。

  (二十五)着力培养旅游和文体人才队伍。一是构建现代旅游和文体教育体系。争取文化和旅游部的支持和指导,加快建立校企深度合作、布局结构合理、满足发展需求的现代旅游和文体教育体系。二是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组织申报2020年度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能人”、大学生团队实践扶持培养、“双师型”师资人才培养、“金牌导游”及“大师工作室”等一批人才培养项目。落实《海南省酒店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海南酒店业人才水平和服务质量。三是加大日常培训力度。加大旅游和文体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干部整体素质。组织我省旅游和文体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开展专项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文明素质和服务水平。扎实开展2020年度旅游和文化体育广电职称评定工作、导游资格和等级考试。

  九、提升市场管理和综合执法水平,优化旅游文化消费环境

  (二十六)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建设海南旅游标准化信息平台。编制完成旅游安全系列标准,启动全省“乡村民宿”“文化主题酒店”“生态主题酒店”“经济型连锁酒店”“家庭旅馆”等各类住宿业标准的贯标培训及评级工作。组织第三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赴省内外考察学习。组织做好乡村民宿的培训与评级。

  (二十七)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开展“不合理低价游”和旅游购物、演艺点、潜水、网络文化和艺术品等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种旅游文化违法违规行为。从治本入手,加大不合格旅行社和导游的退出工作,继续推进导游员工化改革。加强对文化企业、广播电视制作经营单位的监管。加强假日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确保假日旅游市场安全有序。

  (二十八)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旅游诚信平台,增加“双随机”系统、“黑名单”系统等功能模块。加快推进与线上旅游企业的合作,将诚信平台涉旅企业的信用评价情况推送至线上旅游企业。依据企业诚信分值高低,调整监管频次和深度。

  (二十九)加强投诉和消费者权益保障体系建设。及时依法处理旅游投诉举报案件,确保“有诉必接、有接必查、有查必果”。加强意识形态和旅游文体舆情分析,认真核实信息,及时妥善处理,防止舆论发酵。

  (三十)狠抓安全生产监管。进一步加强旅游安全宣传和监管工作,不断增强游客和旅游接待单位的旅游安全意识。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实现相关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全覆盖。压实各市县旅文部门和涉旅企业的属地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开展全省旅游和文化体育市场安全生产检查,强化隐患排查和风险预警,提升安全保障水平。提升旅游紧急救援能力,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相关文档